豬采食槽畜牧業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養豬業現代化又在畜牧業現代化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我國是養豬大國,豬肉產量占世界豬肉產量的40%以上,而發展現代化養豬生產在于為國家節省土地,減少豬舍建筑面積。利用優良品種,采用先進地生產工藝和飼養技術,提高飼料轉化率,最大限度的利用母豬的繁殖性能以提供更多地斷奶仔豬,縮短肉豬出欄天數,提高出欄率,降低生產成本,在提高母豬單產效益的基礎上獲取總體效益,為我國養豬企業和專業戶達到生產水平高,勞動生產率高,經濟效益高的目的,并利用現代化養豬技術使農民致富,提高畜牧業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現代化養豬業已經取得可喜的成就
20世紀60年代發達國家出現了集約化、現代(工廠)化養豬場,并很快傳入我國。1965年北京市長陽農場就采用了育肥豬自動采食箱。70年代,國家領導人相繼提出:在大城市周圍應建立機械化養雞、養豬廠的指示,這對發展現代化養豬業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因此,我國現代化養豬是從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沈陽、哈爾濱等大、中城市開始的,由于大,中城市具有知識密集,對外交流多、信息多、資金充裕等優越條件,因而發展較快。1976年天津大港式集約化養豬場對北京影響很大,在考察東歐國家現代化養豬的基礎上,建立了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的機械化養豬場--北京紅星實驗豬場,同時深圳光明華僑畜牧場在70年代末從美國引進了第一套現代化養豬設備。1979年農機部在上海金山召開了機械化養雞、養豬學術研討會,時任農機部領導的項南部長出席會議并主持成立了“中國農機學會機械化養豬協會”多年來,在各級政府和農業部的領導和支持下,由于飼料營養,畜牧機械,家禽遺傳育種和環境生理等學科的不斷發展,并通過對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引進、消化、吸收,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較完整的,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化養豬模式和管理方法。為普及此項技術,中國養豬行業協會曾與美國大豆協會等國外駐京單位合作,舉辦過多次學術研討會和組織部分企業家和科技人員出國考察。中國農機學會機械化養豬協會成立20年來,會員單位遍及全國26個省市,每年召開年會,交流現代化養豬經驗,曾編輯正式出版“工廠化養豬”,“中國工廠化養豬二十年論文集”等專著。隸屬中國養豬行業協會由作者組建“北京牧三高養豬技術咨詢服務部”,近年來與“北京養豬育種中心”、“中國農科院科技情報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并有中國農大、中國農科院畜牧所部分專家參與,先后在北京、河北、山西等地舉辦“現代化養豬應用技術研討班”多期,相繼有京、津、滬、穗、湘、桂、贛、鄂、閩、黑、遼、晉、冀、蒙、寧、新等省市數百人參加。不少人員在“北京養豬育種中心”進行了現場參觀和技術培訓。由作者與中國農影合作錄制的“現代化養豬綜合技術”現場錄象技術講座傳播到20多個省市有關企業、教學、科研單位。這些工作都大大普及了有關應用技術,推動了我國現代化養豬業的發展。據統計,規模養豬(含大、中型現代化豬場和年出欄50頭以上的專業戶)數字不足全國出欄豬總頭數的15%,但卻說明了我國養豬業已經邁向現代化養豬之路。在各部門專家指導下,各省市已建成了一批大中型規模的現代化養豬場,如北京華都種豬繁育有限公司、湖南正虹種豬場、天津寧河原種豬場、江西紅星牧業公司、遼寧遼陽原種豬場等都已成為我國良種豬繁育基地、商豬生產基地、優質豬出口基地和現代化養豬示范基地,其生產和管理水平已接近和達到發達國家的養豬水平。不少豬場每頭母豬平均年產2.2~2.3胎。仔豬斷奶成活率達95%以上,4周齡斷奶仔豬平均頭重7~8千克,肉豬全程24周體重達90~100千克,全群耗料增重比3.3:1。上海躍進農場1990年每頭母豬由原來平均年提供斷奶仔豬23頭,提高到28頭(母豬有50%太湖豬血統)。河北省蘆臺農場飼養的迪卡配套系祖代母豬平均每頭年提供斷奶仔豬23頭。河北省明慧養豬集團有限公司是一所民營養豬企業,經過8年的艱苦創業,已有原來的24頭豬發展到目前擁有220hm2土地,2800頭母豬,集農、牧、果、產、加、銷、為一體的產業化聯合經營企業,該公司新引入的900頭pic配套系祖代豬已初產448窩,產活仔5286頭,平均窩產活仔11.8頭,哺乳四周斷奶214窩,2399頭,平均斷奶窩成活1.21頭,平均頭中7.43千克,斷奶成活率91.43%。不少農民養豬戶因地制宜地采用了飼養優良品種和優秀雜交組合,全價配合飼料和仔豬早起斷奶,改善養豬環境等技術,已經把家庭養豬副業型逐漸轉變為經濟經營型。綜上所述,我國現代化養豬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就。